祖咏《终南望余雪》注释、赏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

  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赏析】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余雪”。“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浮”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林表”,指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霁”字的修饰客观真实。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相关词语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