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指高桥。
石矶:水中的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田园诗。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了它的意境。
“隐隐飞桥隔野烟”句写远景。深山野谷之中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山溪之上的长桥。若隐若现,仿佛在虚空里飞舞。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如仙境一般。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互映照,野烟使桥化静为动,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像是悬挂了一道轻纱一般,使人看桥的时候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互映衬,动静结合,融为一个整体,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
“石矶西畔问渔船”句写近景。近处,水中露出的岩石如岛屿一般,溪上漂流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一个“问”字,使读者仿佛在这幅山水画中,既看到山水的容光,又见到了人物的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漂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了。“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了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两句是问渔人的话。只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流出,却不知道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地向往又感到缥缈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将实景融入虚境,构思布局十分巧妙,创造出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