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出处】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意思】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功臣谁不知道,今天看到当代人建立的功名更胜于古人。青史:史书。见:知道。
【鉴赏】自古以来青史留传的人,有谁不知道,但现在看来,你的功名更胜过古人呢!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先贤功德彪炳青史,但今人更比古人强。[例]古人十九年的磨炼和成功,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而不能做无所作为的孱头;只要不因半途阻逆而自暴自弃,下定决心去干一番事业,谁都可以在各条战线上驰马挥戈,一显身手。让我们用唐代岑参的两句诗作结吧:“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陈阳《十九年的启示》)
【全诗】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①旄头:即“髦头”,指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是“胡星”。旄头
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②戍楼:驻防的城楼。③虏塞:敌方要塞。④亚相: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754)以节度使摄御使大夫,御使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因此岑参美其为“亚相”。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歌颂主帅与将士苦战的边塞诗。岑参随封常清驻守北庭、轮台,送封常清率军出征,直接描写战事,可分四层。开头六句为第一层,写两军对垒,渲染战争前的紧张氛围。
首二句,“夜吹角”,言角声阵阵,划破沉寂夜空;“旄头”落,暗示胡兵必败;次二句“过渠黎”,言檄书紧急飞传;“已在金山西”,言单于入寇之快;再次二句,“烟尘黑”,言激战就在眼前;“屯在轮台北”,言唐军已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此写临战气氛之宁静,局势之紧张,真实可信。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写接战前出师的军威和气势。“平明”时刻,“上将”拥着旄节,大军在笛声中列阵向西挺进。“雪海涌”,极言鼓声震天;“阴山动”,极言军阵大呼。“涌”“动”二字,写出雪海为之汹涌,阴山为之摇撼的情状,其慷慨之气势,豪壮之声威,可压强敌矣。
紧跟四句为第三层,极写战斗的激烈与艰苦。“连云屯”,写出敌人的众多和气盛,是以敌之强大衬己之更强大。“白骨缠草根”,写出了战斗的惨烈,暗示死亡的惨重。杜撰之地名“剑河”“沙口”,虽是泛指,却杀气腾腾;写朔风之“急”,雪片之“阔”,突出了气候的严寒;“石冻马蹄脱”,一语尤为奇特:石不冻已硬,冻则更硬且滑,故能使马蹄脱落。此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惨烈,抒发了悲慨壮烈的浩然之气,歌颂了将士的英勇大无畏精神。后四句为第四层,预祝凯旋,颂扬了封常清和将士的功绩。
前二句,“亚相”,美称也,褒词也。勤于王事,“誓将报主”,言其忠也;不辞苦辛,定“静边尘”,言必胜也。结二句,意谓自古英雄,青史标名,流传至今,谁能不见;而今日英雄,更是功勋卓著,超过了古人。真个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古今对举,掷地有金石之声,能呼应起首二句,振起全篇。
此诗多二句一转韵,节奏急促;后四句一韵,略微舒缓。此诗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加之运用了象征、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写出了唐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雄气概,极富浪漫激情和边塞气息。此诗虽写了“白骨缠草根”的惨烈,令人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但由于用语的奇特而铿锵有力,格调壮美而慷慨豪迈,故只有悲慨颂扬之感而已。此真正盛唐之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