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使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坐《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张公:指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使大夫。
汉家:借指唐朝。
烟尘:战地的烽烟和飞尘,此指战争警报。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
汉将:指张守珪将领。
“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摐金,敲锣。
榆关:山海关。
逶迤:曲折行进貌。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
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瀚海:大沙漠。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
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
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凭陵:逼压。凭信威力,侵陵别人。
穷秋:深秋。
腓:病,枯萎。一作“衰”。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身当”二句:一写主帅受黄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
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玉箸:玉筋,玉筷,此借喻眼泪。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此泛指东北战场。
边风飘飖:一作“边庭飘飘”,指形势动荡,险恶。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早,午,晚。
阵云:战云。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可用来敲打巡逻。
李将军:指汉代著名将领李广。善用兵,爱惜士卒,守右北平,匈奴畏惧而不敢南侵,称为飞将军。
【赏析】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曹丕开创的,是写妇女秋思,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同时,慨叹征战之苦。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指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旧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横行”暗示将领恃勇轻敌。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飞”字表明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敌军威视之大。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征夫,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而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竟是他们的将领。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讽了轻开边畔,冒进贪功的汉将。诗人感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士卒都甘愿同他赴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但是鲜明地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