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齐宫词》注释,赏析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注释】

  永寿:殿名。南齐废帝萧宝卷宠爱潘妃,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宫殿,四壁都用黄金涂饰。

  扃:关宫门。中兴元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攻入南齐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齐的叛臣王珍国等作内应,夜开宫门入殿。时齐废帝正在含德殿吹笙歌作乐,兵入斩之。

  金莲:齐废帝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此处是说齐亡后,宫殿荒凉,再也不见潘妃妙曼的舞姿了。

  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九子铃:挂在宫殿寺庙檐前作装饰用的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南史·齐废帝东昏侯及》又载:“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

  【赏析】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李商隐任盐铁推官,而后宦游江东(今南京,扬州等地)一带,游历了六代繁华的金粉之地。而这南朝历代短祚的见证,触发诗人的亡国之忧。于是诗人写下此诗,并抒发了希望唐代的统治集团能汲取历史教训的感情。

  “永寿兵来夜不扃”,当梁武帝率兵入城时,永寿殿的宫门仍深夜不关。透露出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状态。“金莲无复印中庭”,金莲,齐废帝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在上面跳舞。“无复”,不再有之意。南齐灭亡,潘妃的舞姿不可能在皇宫金莲上出现了。这两句总结了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抓住两个历史事实加以揭露皇帝的荒淫,一是修三殿(永寿,玉寿,神仙殿)以讨好潘妃,诗中以“永寿”为代表。另一个是以黄金修造莲花,供潘妃行走其上。诗人借齐,梁两代的亡国之因,警示当时统治者,以史为鉴。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梁帝不记教训,将齐宫改为梁台,一宿宿都在笙歌宴乐,直到三更以后还会听到风吹九子铃的声音。不过宫殿易主而已。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九子铃”不仅是齐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也是其亡国殒身的见证。和荒淫亡国联结在一起的九子铃,对于歌管依旧的新朝来说,乃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歌管既然依旧,“永寿兵来夜不扃”的一幕,“金莲无复印中庭”的结局也必然重演。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

  作者借同一齐宫串演齐梁两代统治者肆意荒淫的丑剧,特别是借九子铃,着重揭露梁台新主重蹈亡齐旧辙,无视历史教训。告诫统治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值得提出的是,整首诗的议论完全融化在诗的叙写与慨叹之中,使议论显得不着痕迹。

相关词语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