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大秦[dà qín] 基本解释古国名。又名 犁靬 、 海西 。古代 中国 史书对 罗马帝国 的称呼。 汉和帝 永元 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 班超 遣 甘英 使 大秦 ,至 条支 ,临海而回。 桓帝 延熹 九年(公元166年) 大秦 皇帝 安敦 遣使来 中国 。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 分裂后,以 大秦 称 东罗马帝国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以在海西,亦曰 海西国 ……佛顶菊
佛顶菊[fó dǐng jú] 基本解释即佛头菊。菊花的一种。花心大而突起,似佛顶,故名。详“ 佛头菊 ”。略获
略获[lüè huò] 基本解释(1).俘获。《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2).指游猎。《旧唐书·宪宗纪上》:“﹝六年三月﹞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駙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佛钵
佛钵[fó bō] 基本解释相传为佛陀所用的食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佛鉢,青玉也,受三斗许。” 晋 法显 《佛国记》卷上:“昔 月氏王 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鉢。”《魏书·释老志》:“又 沙勒 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鉢并画像迹。”拂庐
拂庐[fú lú] 基本解释上层 吐蕃 人所居的毡帐。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肥,雪重拂庐乾。”《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屋都城号为 逻些城 。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於大毡帐,名为拂庐。”《旧唐书·高宗纪上》:“辛未, 吐蕃 使人献马百匹及大拂庐可高五丈,广袤各二十七步。”《新唐书·吐蕃传上》:“其赞普居 跋布川 ,或 逻娑川 ,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敦閲
敦閲[dūn yuè] 基本解释见“敦悦”。佛草
佛草[fó cǎo] 基本解释即麦草,麦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叶氏姊》:“姊曰:‘勿难,只佛草数茎,锡錁一千耳。’佛草者,麦草也。”佛幡
佛幡[fó fān] 基本解释佛寺所用的幡盖。《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 武周 进逼 介州 ,沙门 道澄 以佛幡縋之入城,遂陷 介州 。”广莫
广莫[guǎng mò] 基本解释亦作“ 广漠 ”。1.辽阔空旷。《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狄之广莫,於 晋 为都。”《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魏书·崔玄伯传》:“国家虽统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以 喀木 粮富而 青海 广莫,故令子孙游牧 青海 而 喀木 纳其赋。” 冯至 《在赣江上》:“面前是个广漠的、原佛藏
佛藏[fó zàng] 基本解释佛教经典的总称。通称“大藏经”、“一切经”。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及屏居 西樵 ,潜心佛藏,大澈大悟。”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渡江击楫
渡江击楫[dù jiāng jī jí] 基本解释[释义](成)《晋书·祖逖传》:“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形容忧国忧民时的慷慨激昂之情。 [构成]并列式:渡江+击楫佛心
佛心[fó xīn] 基本解释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观无量寿经》:“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维 《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冀成宝器,仁王为琢玉之因;广运佛心,圣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图 《山中》诗:“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英文翻译【医】conscious mind拂翟
拂翟[fú zhái] 基本解释宋 时郊祀祭礼的一种仪式。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国朝故事,乘舆亲祠郊庙,拂翟后,以金合贮龙脑,内侍捧之,布於黄道,重齐洁也。”《宋史·礼志一》:“皇帝自大次至版位,内臣二人执翟羽前导,号曰拂翟。”广侈
广侈[guǎng chǐ] 基本解释使骄傲自大。《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 吴王 之心。” 韦昭 注:“侈,大也。”发赀
发赀[fā zī] 基本解释散发钱财。 金 元好问 《赵州学记》:“岁癸卯, 真定路 工匠总管 赵侯 慨然以修復为事、发貲於家,顾工於民,躬自督视,不废寒暑。”拂帚
拂帚[fú zhǒu] 基本解释即拂尘。《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一个手捧花瓶,一个手拿拂帚。” 缪敏 《红十军第一次进军闽北散记》:“ 方政委 回过身来,把通讯员手里的一根马尾拂帚拿过来举在前面。”参见“ 拂尘 ”。广漠
广漠[guǎng mò] 基本解释◎ 广漠 guǎngmò[vast and bare] 广大空旷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宇宙里有些什么》见“ 广莫 ”。近义词:广阔 宽大 辽阔 广大 开阔 宽广 宽阔 壮阔 豁达 反义词:弹丸 英文翻译vast and bare佛衣
佛衣[fó yī] 基本解释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佛言不行,佛衣乃争。”参见“ 传衣鉢 ”。扣眼,扣眼儿
扣眼,扣眼儿[kòu yǎn ,kòu yǎn ér] 基本解释◎ 扣眼,扣眼儿 kòuyǎn,kòuyǎnr[button hole] 套住纽扣的小孔佛多
佛多[fó duō] 基本解释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世族之祭扫者,於祭品之外,以五色纸钱製成幡盖,陈於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谓之‘佛多’。民间无用者。”地魄
地魄[dì pò] 基本解释指月亮。 唐 李岩 《五言》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清 黄景仁 《月下杂感》诗:“闻道 姮娥 嫁,于今是 结璘 。河山收地魄,宫闕烂天银。”按,《云笈七籤》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搭碴儿
搭碴儿[dā chár] 基本解释[释义](语)指接着别人的话说话。也作接碴儿。 [构成]动宾式:搭|碴儿佛堂
佛堂[fó táng] 基本解释(1).佛所住的堂殿。《毗奈耶杂事》卷二六“即以右足踏其香殿” 唐 义浄 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臺、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清 陈维崧 《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词:“驀遇娇红澹粉佛堂边风立
风立[fēng lì] 基本解释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拂除
拂除[fú chú] 基本解释犹祓除。古代迷信习俗,举行仪式以除灾去邪。《太平御览》卷五九引《韩诗外传》:“ 溱 与 洧 ,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拂除。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拂除不祥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拂除不祥。”拂,一本作“ 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