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仙人篇

三国 曹植 浏览:601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标签: 乐府 游仙 歌辞

  《仙人篇》译文

  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

  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

  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

  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

  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

  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

  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

  回头看到了上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上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

  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

  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

  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

  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

  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

  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

  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仙人篇》注释

  揽:持,拿着。

  六箸(zhù):博戏之名,亦称六博。《古博经》:“二人相对坐何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来以琼为之。琼方寸三分,长寸五分,锐其头,钻刻琼四面为眼,亦名为齿。二人互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曰骁棋;即入水食鱼。每牵一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二筹。”箸:一作“著”。

  太山隅(yú):泰山的一角。隅,山角。

  湘娥:湘江女神。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随舜南巡不返,堕湘水死,为水神,号湘夫人。

  拊:即抚、弹字之意。

  秦女:指秦穆公之女。《艺文类聚》作“素女。《列仙传》“萧史者,秦缪公时人,善吹箫。缪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妻焉。萧史教弄玉学吹箫,作凤鸣,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笙竽:皆乐器名。

  玉樽(zūn):玉酒杯。

  桂酒:美酒。《楚辞·九歌》:“奠桂酒兮椒浆。”王逸注:“切桂以置酒中也。”

  河伯:黄河水神。姓冯名夷,传说因得水仙之道而为神。

  神鱼:指黄河鲤。古有鲤跃龙门则成龙之说。

  四海:天下。《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局:局促。如:往。

  韩终:一作韩众,传说中古仙人名。《列仙传》说他是战国齐人,服药成仙,《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王乔:传说中的古仙人。《列仙传》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要(yāo):通“邀”,邀请。

  天衢(qú):即天路。

  凌:升。

  太虚:指太空。

  逾:越过。

  景云:五色彩云,亦称庆云、卿云。《后汉书·郎顗传》注曰:“景云,五色云也。”躯:身躯。

  观:《艺文类聚》作“过”。

  紫微:本为星宿名,此指天帝所居的紫微宫。丁本作:“紫薇”。

  帝:天帝。

  灵符:即神符。符为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用竹或金玉制作。上有文字,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两半相合以为征信。

  阊阖(chāng hé):天门。

  嵯峨(cuó é):高耸的样子。

  玉树:传说的神树名。

  扶道:夹道。

  白虎:星宿名。枢:门斗。

  驱风:乘风。

  王母庐:即西王母的住所,西王母为古代传说的女神名。《五岳名山图》:“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上有玉楼十二,景云映日,朱霞流光,西王母之治所。”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寄居:指人生短促。

  潜光:收敛光彩,比喻隐居。

  养羽翼:《意林》载,得道之人,臂上生出六翮,腹部长羽毛,然后得以飞升。即修成仙。

  趋:《乐府诗集》作“趣”,趣、趋古通用。

  徐徐:缓慢安稳的样子。

  轩辕氏:《乐府诗集》、宋本皆作“昔轩辕”。轩辕即黄帝。

  鼎湖:《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龙乃上去…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而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九天:即九重天。

  须:等待。

  《仙人篇》简析

  《仙人篇》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杂曲歌辞。此诗是一首游仙诗,开头六句,写的是仙境里的日常生活,诗人描写了仙人们嬉戏、游乐的场面;次八句,写的是诗人幻想中上天衢、凌太虚的情形;接下来的八句写诗人观紫薇宫、过王母庐的情形;末八句,写诗人在天上俯视人间的感受。全诗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展开,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意象恢宏,笔调瑰丽。

  《仙人篇》,杂曲歌辞。这种游仙题材在曹植诗中为数不少,他其实不信神仙,只是借此排解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乐府广题》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曹植《仙人篇》曰:“仙人揽六箸。”言人生如寄,当养羽翼,徘徊九天,以从韩终、王乔于天衢也。

  《仙人篇》赏析

  这是曹植的一首游仙诗,写的是他想象中遨游整个仙境的情况。全诗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开头六句,写的是仙境里的日常生活。仙人们有的在太山隅对搏。其中“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二句用语华美,表现出物质生活的丰美,从而更衬托出仙人的雍容闲适和潇洒自在。在描绘仙人世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神话典故。湘娥、秦女、河伯等,这些典故传说的运用使诗篇更具瑰异色彩。

  第二层是“四海”以下的八句,写的是上天衢、凌太虚的情形。诗人描写神仙世界的美好、自由,原是为了反衬现实的黑暗。故而诗人接下来就说:“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这两句乃是全篇的要旨所在。为了摆脱这狭小的世界,诗人幻想自己与仙人一起在仙境遨游,即“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之后的四句,则是在此基础上描写升天飞行时的轻松与自在。

  第三层是“回驾”以下八句,写观紫薇宫、过王母庐的情形。描写了天宫之巍峨,诗人把最高级的仙境全都游遍了。

  第四层从“俯观”至结尾八句,写在天上俯视人间的感受。诗人于“王母庐”俯视人间,更觉人生短促,如寄居之客。之后,对于现实人生的感慨使得诗人结束了幻想,回到现实中来。现实的一切无从逃避,所以诗人劝人应该“潜光畜羽翼,进趋且徐徐”。诗人在字里行间都隐隐流露出愤恨迫害之情。

  此篇与《飞龙篇》《五游咏》同为游仙诗,但写法与这二者又有所不同。一是略去遇仙、上天过程的描述,直写天界神仙的生活;二是略去神仙赠药和关于药物作用的叙说,诗人对于仙药长寿等等已觉得不在话下。诗以更大的篇幅,更多的笔墨,描绘仙人生活的悠闲自在、多姿多彩,这说明诗人对于仙道的向往已发生变化,主要在求得感情的肆意渲染和意志的充分表达。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