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捣练子·云鬓乱

五代十国 李煜 浏览:147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捣练子·云鬓乱》译文

  美人头发蓬乱,晚妆不整齐,因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白嫩的小手斜托着面颊,靠在栏杆上,也不知在为谁伤心泪流。

  《捣练子·云鬓乱》注释

  捣练子令:词牌名,又名“捣练子”“深院月”“剪征袍”等。此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

  远岫(xiù):远处的山峰。岫,山。

  攒(cuán):簇聚,凑集。这里是指紧皱双眉。

  香腮:指美女的腮颊。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嫩:柔软纤细。

  和:带,含。阑干:同“栏干”。

  《捣练子·云鬓乱》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怨相思的情景。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也不可解。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中云:“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由此也可见李煜描摹形态、抒写情性的高妙水平。

  《捣练子·云鬓乱》鉴赏

  这首词《续选草堂诗余》题作“闺情”,《花草粹编》题作“春恨”,说明此词是表现闺妇的哀怨。从词意看,当是李后主代人之作,代替闺中少妇描写其内心的幽怨,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描写了宫中美人期盼后主临幸的急切忧苦的心情。前三句描写宫中美人云鬓散乱,晚妆不整,眉宇之间又含愁带恨,紧锁不开。从女子的外在形态表现了美人的愁怨。头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第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也不可解。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

  后两句中,女子手托香腮,含泪凝望,通过“斜托”这一细微动作,把内心的愁怨表现了出来。在古典诗词中,“倚阑干”往往表示望远。而此时天色即将入暮,再望也望不见什么了。这表明了两层意思是白天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人;二是即便即将入暮,希望已很渺茫,对心中的人仍有所期盼。其情之切,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表现。这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全篇字字无关相思,但字字写尽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明白如话,笔意清新,淡远幽长,将宫中美人思念的心情描写得细腻真切,令人感同身受。从艺术造诣上来说,这是词中的上品。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