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放言五首·其四

唐朝 白居易 浏览:18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标签: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又破败,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

  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

  亲宾:亲人和朋友。

  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zhì)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jí):汲黯。郑:郑当时。

  阗(tián):塞,充满。

  罗:捕鸟的网。

  “北邙”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简析

  《放言五首·其四》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问句的形式开篇,引人深思;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世事的变幻莫测;颈联则以北邙山的墓地和东海的波涛为例,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尾联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此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告诫人们不要嘲笑贫贱,也不要过分炫耀富贵,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最终都会成为一堆枯骨,无法逃脱生命的终结;其反映出诗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创作背景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此诗为其中之一。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