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浏览:3

  【诗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出处】唐·白居易《卖炭翁》

  【意思】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那两个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伙是谁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着,只见马背上穿着黄衣的太监带着穿着白衫的随从们,已耀武扬威地拿着文书,来到了老人的面前。他们口中宣称着“这是皇帝的命令”,一面厉声吆喝着老牛,命令老人将炭车赶往北边的皇宫中去。

  【全诗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解

  这首诗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第三十二首,按作者自己分类属讽谕诗。诗的小序中说“苦宫市”。宫市,指皇家采买办法。宫中用物采买本来设专门官吏,贞元末年被宦官把持,成为他们的一种掠财途径。此诗就是描写这类事件的。

  【注释

  ①南山:指终山南。②营:经营、谋求。③南门外:唐代长安商业区在城南。④黄衣、白衫:指采买的宦官。唐制,宦官品级高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穿白衣。⑤敕:皇帝的命令。回车:因唐朝皇宫在长安城北,故须掉转车头向皇宫走去。⑥充炭直:充当炭的价钱。

  【赏读

  开头六句交待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伐薪烧炭南山中”,足见烧炭的过程及其劳动的漫长。“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既写出卖炭翁的形象又写劳动艰辛;接下二句一问一答,写出卖炭翁并非商人,除了炭他一无所有。

  七八句承上启下。虽然“身上衣正单”,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还是“愿天寒”。道出卖炭翁的心愿而总结上文,为下文叙写作好铺垫。

  九至十二句联写卖炭路上。天遂人愿,不但天寒,还有雪,令人惊喜;回想身上衣正单,其人真是可怜;“牛困人饥”更显可怜之至。通过这四句足见卖炭的艰辛。

  以下部分由“翩翩”一转写宫市卖炭。卖炭翁经过漫长的劳作,换来的希望只是“半匹红绡一丈绫”。他的未来怎么办?作者没写,让人去想,而一想便恨“宫市”,作者讽谕的目的达到了。

  作者抓住卖炭翁的希望这条主线来写。卖炭翁的初愿是能烧一车炭,这个愿望通过辛苦的“伐薪烧炭”获得了;卖炭翁二愿天寒,巧因“夜来城外一尺雪”而实现;卖炭翁三愿运炭入城,靠“牛困人饥”而“辗冰辙”得以实现;卖炭翁四愿满足“身上衣裳口中食”,这是他生存的最低要求也是卖炭翁最大的愿望,却被“半匹红绡一丈绫”打碎了。卖炭翁的前三个愿望,或靠天成,或因人为,全部得以实现,而他最基本的愿望却无情的被黄衫儿打碎了,前三个愿望的实现与第四个愿望的破灭互相反衬更加突出了卖炭翁可怜可悲的境遇。反衬手法的运用也正是本诗的最大特色。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