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浏览:2

  【诗句】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出处】唐·白居易《买花》

  【翻译】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赏析】富贵人家买一束深色牡丹所用银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所纳的赋税。从买花这一日常现象,掘出一个本质问题:富贵者买花,挥金如土;贫者辛勤劳碌,食不果腹。这种不平衡的社会现象,激起了诗人的愤慨,因而迸发出这铿锵的诗句。

  注:花,指牡丹。中人赋,中等人家所纳的税。

  【全诗

  《买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解题

  此诗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前后,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十篇。题一作《牡丹》。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中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此诗正是反映这种争买牡丹花的情况。诗中描写长安城中达官贵族车马喧喧争买牡丹花的情景,从一个田舍翁的长叹中揭示出,统治阶级的奢华是建立在掠夺人民的基础上的。全诗形象鲜明,对比强烈。社会意义深刻。

  【注释

  [1]此诗是《秦妇吟》十首中的第十首,大致作于元和五年前后。[2]帝城:指京城长安。[3]直:通“值”,物价。数:计算的意思。[4]灼灼:形容花的颜色非常鲜艳。《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5]戋戋(jianjian):少,细微。《易经·贲卦》:“束帛戋戋。”[6]幄幕:帷幕。庇:庇护。[7]谕:知道,理解。[8]中人赋:中等人家所缴纳的赋税。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