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浏览:3

  【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思】最令人喜爱的是湖东一带,在绿柳树荫里的白沙堤上散步,怎么走也走不够。湖:指杭州西湖。绿杨:绿柳。白沙堤:今称白堤,亦称断桥堤。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西湖白堤或其他湖堤河畔草木盈岸,绿树成荫,令人流连忘返。[例]左顾右盼,为白堤所隔断的西湖竟是如此的不同:外湖宽阔,波光跃动;内湖小巧,波光粼粼;南有淡荡的烟霞,北峙参差的楼宇;绿柳与红桃亭亭相间。那看不厌的风光,行不完的道路,都使人无限依恋。正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柳嘉《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

  钱塘湖系杭州西湖别名。此诗作于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全诗写景,情寓景中,通过对西湖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临人间的喜悦心情。

  诗的首联点明春游的地点和时间。孤山寺与贾亭都是西湖的风景名胜。可以想见,诗人游览了古寺,登上亭台,又向湖东走来。湖上春水新涨,几与堤平;春天天阴,云气低垂。这两句,勾勒出西湖刚从冬天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气氛。

  颔联写西子湖岸上景色,从仰望的角度写,侧重表现早春的时节特征。黄莺求偶而鸣,多抢向阳的树求暖;燕子是候鸟,早春方归,衔泥草筑巢繁衍后代。莺、燕都是报春的使者。这“早”和“新”两字互文见义,都是为了突出诗人的新鲜感受。这一联,与南朝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诗句,在意境上是相同的,表现诗人乍见春色的喜悦。

  颔联写早春动物,颈联则写早春花草,从俯视细察的角度写。唐代骑马踏青游春之风极盛,连歌姬舞女也都欢喜在西湖上骑马踏青。西湖畔白堤上繁花似锦,嫩草如茵。这首诗中“乱花”即未曾烂漫的花,“浅草”是尚未茂盛的草,不仅点明了早春季节,而且红花和碧草互相映衬,色彩鲜丽,对仗工整,而“渐欲迷”和“才能没”又真切、细致地表现了诗人在游赏中细心的观察、敏锐的判断,以及猜疑惊喜的神情,更增添了诗的神韵。

  尾联写西子湖春行的线路,并直抒出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西子湖三面环山,白沙堤中贯东西,在湖东和白堤游春,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唐代以来,白堤两侧种植桃花和杨柳,春日来临,桃花如云,绿柳如烟。诗的最后一句,使人感到漫游于白沙堤中的诗人,真有飘然欲仙之感。

  这首诗处处紧扣西子湖早春时节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写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好象使读者看到美丽的西子淡妆轻抹的天然风韵。全诗首尾呼应,章法有序,而又富有变化,一向称为山水诗中佳作。

湘ICP备1500885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