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避实就虚
成语拼音: bí shí jiù xū
成语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成语繁体: 避實就虚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实,不能读作“shì”。
成语例句: 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
避实就虚成语故事:
公元前623年,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采用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法,避免与楚军的中军主力决战,先令其下军向楚右军进攻,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弱势部队,一举取胜。晋军主将狐毛又用计诱歼了楚左军,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出处】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孙子·虚实》 【解释】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近义词】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