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讳疾忌医
成语拼音: huì jí jì yī
成语解释: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成语出处: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成语繁体: 諱疾忌醫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讳,不能读作“wěi”。
近义词: 文过饰非
反义词: 知错必改
成语例句: 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讳疾忌医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有病在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蔡桓公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公趁病在肌肉里赶快医治。蔡桓公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对付。过了一段时间后,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怎么也找不到扁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