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

成语名字: 扑朔迷离

成语拼音: pū shuò mí lí

成语解释: 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成语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成语繁体: 撲朔迷離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朔,不能读作“shù”。

近义词: 虚无飘渺 眼花缭乱

反义词: 一清二楚

成语例句: 敌军却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扑朔迷离成语故事:

从前北方地区因为遭到外族入侵,朝廷只好到每家都征兵,木兰见家里父亲年迈,弟弟很少,只好女扮男装从军,立下很大战功回家,都没有知道她是女人,自豪地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