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朝] 辛弃疾

  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转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折残犹有高枝。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嫩春迟。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译文

  断崖上挺立着修长的翠竹,竹丛中盛开着冰清玉洁的梅花。绕过曲曲弯弯的清流长溪,黄昏中盖满白雪的小屋里香气飘洒。

  过路人折梅在疏篱边系马,梅虽残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数点,是因为娇懒的春天还未到这山崖。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检校:核查。山园:稼轩带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灵山门之外者,洪迈《稼轩记》有“东冈西阜,北墅南麓”等语,稼轩因亦自称山园。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转句:苏轼《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雪屋:稼轩新居内一处宅院的名称。

  行人:过路之人。

  娇嫩春迟:春天娇懒而来迟。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赏析

  此词主要描绘了山园里梅花生长环境与风韵。起笔谓梅花长在断崖峭壁间,与修竹为伍,有冰清玉洁的资质。以下一路观赏,由山麓而家园,由白昼而黄昏,幽香满园,点出山园之梅。过片二句的篱边梅残,是铺垫之笔,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结末二句谓高枝数点,临风摇曳,风姿翩翩,其所以迟迟不落,挺立枝头,只是因为春天娇懒未到。全篇精妙之处正在于此,形神兼备,虚实相间,写活了梅花唤春报春的特有风神。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这首咏梅词即作于闲居带湖期间。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著作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